English

防洪莫等水来时

2000-07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蔚 我有话说

每遇洪灾,与之相随的多是房屋倒塌、百姓伤亡。目前,仍有许多新建厂房、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危险区内;我国几个著名景点,曾发生过多次因山洪暴发造成的游客伤亡事故,其原因之一是大多数管理部门未告诉游客哪里属危险区;地铁及楼房地下设施尚无防洪保护措施。专家指出——

每遇洪灾,与之相随的多是房屋倒塌、百姓伤亡,而后是部队官兵奋不顾身的抢险、全社会捐款捐物。然而能否防患于未然,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?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关于防洪减灾的国际会议上,国内外专家们明确提出:防洪不只是国家的事、少数专家们的事,而应当是:人人有责,防患未然,把自保自救放在首位。

在我国,尽早建立起“全民防洪减灾体制”也已提到议事日程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树坤认为,防洪减灾不应只是国家、社会行为,还应该是企业团体行为和一家一户的个人行为。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,避免洪灾带来的许多不必要的损失。

目前,普遍存在的问题有:

——许多新建厂房、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危险区内。近年来,人们所听到的关于山洪、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目令人触目惊心,并且大多是新建筑。这其中有一重要原因,即过去在那些受到泥石流、山洪威胁的地段,根本无人去建房、居住。而近年,人们竞相寻找发展空间,全然不顾潜在的危险盲目建房;政府部门也未划定“不可建房区域”加以阻止。在南方某城市,几座水库竟然建在城区,附近几百米处便是高楼林立。大坝一旦垮塌会发生什么?无人想过。人们以为,大坝不可能垮。他们不知道,我国每年都有上百座大小水库垮塌。

——舍不得花一定量的钱做至关紧要的研究,造成水灾到来措手不及。据刘树坤回忆,80年代,科研人员曾在几个地区做过对于洪灾的计算机模拟计算,为该地区编制洪水风险图。其主要工作为,根据当地的地形,把该地区在洪灾中将遇危险的程度划分为几个区域,如危险区、深水重灾区、重灾区、轻灾区、安全区等,列出发生洪水后的水深、流速、淹没时间,计算将群众全部撤出需花费的时间等,以便于当地政府及早作出防洪规划,道路不够的地段及早修筑“避难路”;洪水发生后可提前发出预报,事先进行疏散。而到了90年代,这种模拟计算几乎未再搞过,原因无非是地方政府对于这笔看上去是“可花可不花”的钱舍不得投入。

据估算,以这种模拟计算制定出一个相当好的防洪规划,其耗资为:囊括几县的农业区域约需20—30万元,中等城市需40—50万元,大城市100万元左右。与洪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抗洪的巨额花费相比,这实际上只是一个很少的数字。

——旅游景点未给游客以必要的警示。近年来,我国几个位于山区的著名景点,先后发生过多次因山洪暴发造成的游客伤亡事故,其原因之一则是大多数旅游景点管理部门没有告诉游客,哪些地方属危险区,遇暴雨后如何避难。在有些发达国家,客人住进宾馆后,就会得到一张说明图,告诉你一旦发生火灾、水灾,人们从哪里逃生等。专家认为,在那些易发生危险的景点,管理人员完全有责任给游客提供一张说明图,或在危险地段设警示牌。

——地铁及楼房地下设施尚无防洪保护措施。洪水只要淹没半米深,地铁、地下仓库就会受到威胁;高层建筑的动力设施都在地下,一旦淹没,后果严重。有的发达国家在惨痛教训后,将地铁门口设置了闸门,以便水来时可及时放下。而我国许多城市似还在坐等“亡羊补牢”。

触目惊心的事实和惨痛的教训让人警醒,一句话,防洪减灾,未雨绸缪,做到比洪水先行一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